德国总理默茨5月26日在采访时扔出了一颗重磅炸弹西方其实早就解除了对援乌远程武器的射程限制。英国、法国、美国,甚至德国,统统都变了调儿。副总理克林拜尔却立马拆台,表示德国态度“未变”。两人前后不一,一下子把俄罗斯人给整不会了。这事从头到尾不复杂,就是德国内部自相矛盾,外头谁能搞明白?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的表情一开始还算克制,回应默茨言论的时候突然就上了火——“如果西方真的撤了限制,那问题就严重了。和平?走远了,没影儿。”欧洲本来说要缓和局势,结果反倒添了乱。俄罗斯的关切没人听,也没人想听。欧洲还是欧洲,嘴上一套实际一套。
偏偏默茨步步紧逼,到了5月27日,和芬兰总理一起站台,他又强调了一遍各国之前给乌克兰远程武器都没设限,现在乌克兰该怎么用就怎么用,不管打哪儿。默茨所说“几个月前”的事,德国社会各界有谁记得?反正人都还没反应过来,副总理克林拜尔冷不丁又补一刀,坚称德国的立场从没变过。领导人唱双簧,底下的人自然乱套。
德国这波离谱操作直接冲击到俄罗斯人,套个网络时髦词就是懵,完全懵了。尤其是在莫斯科高层内部,谁的话算数?要信默茨还是克林拜尔?佩斯科夫坐不住,干脆明着说现在那边乱得一塌糊涂,光这解不解除,也反反复复。到底是德国高层两个分裂人格,还是真的不想说实话,也许都不是——真相大概就全世界没人关心。
实际上,从5月以来,德国媒体反复披露,德国内阁对是否提供金牛座导弹或远程火力一直争执不断。德国军方有消息流出,巴符州无人机试验场的实弹演练,七成以上模拟对俄战略目标。如果说没有计划,俄军显然不信;要说有倒像是德国在给乌克兰递刀子,对外不承认,对内冷处理。
有意思的是,这时绍伊古出场了。作为俄安全会议秘书,他的回应出人意料,调侃德国这态度简直像“小女生临门一脚还不知穿哪双鞋”,一会认可、一会否决,令人摸不着头脑。虽然话带笑意,背后其实挺焦灼。最近俄乌前线局势刚开始翻红,俄军想借机提谈判条件,有意释放双方停火信号,可西方这一闹,俄只觉得“好局又被搅了”。
莫斯科对西方远程武器早就有了戒心。网络公开信息显示,过去两个月内,哈尔科夫、卢甘斯克等地轨迹频繁出现美制“陆军战术导弹”(ATACMS);据英国《卫报》报道,法制“风暴影”打击效果远超预期,俄军被迫改变部分前线布防。公开数据显示,自2022年以来,俄前线遭远射打击次数较以往多出近30%。这对普京内部决策圈来不光是战术上的麻烦,心理压力也肉眼可见。
德国政府内部对支持乌克兰步调不一,背后其实盘根错节。一边是绿党的强硬声音,另一边自民党和社民党在外国政策上始终纠结。在最新一次内阁会议纪要里,金牛座导弹一事仅仅留下一行模糊“继续讨论”——谁也不敢拍胸脯说境外目标绝不打。默茨很可能也在吃准了俄方忌惮心思,才借采访语境试探外界反应。
说起来欧洲盟友之间彼此甩锅,背后则夹杂了北约对俄罗斯的集体警觉。作为现实例证,波兰最近已将飞机场起降跑道扩建对美军开放,立陶宛早前增派美制反导系统驻防,明显对准俄边境。美欧含糊其辞,但实操上步步紧逼。俄罗斯的敏感不无道理,他们更担心的是“口头限制”早已变成“默许放手”。
西欧各国配合与乌克兰的互动也不是铁板一块。以法国为例,2024年5月总统马克龙曾宣称不会出兵,结果话音未落,总理府转头就搞起兵器输送。英国“泰晤士报”最新调查,八成选民反感再次援乌,但唐宁街却依然悄悄批新额度。表口不一、举止分裂,好像谁都不想走到明牌那一步。
德国此番“唱双簧”,不仅给俄罗斯下了套,顺便也迷了自家和盟友的路子。前线乌军却没时间等内部意见统一,最近乌军发言人公开承认“只要弹药到位,哪里打得到就哪里试。”这话不大好听,但确实真实。回看2023年秋至今,俄乌之间的绞杀愈演愈烈,欧洲人的反应时快时慢,时而肆无忌惮,时而遮遮掩掩。
佩斯科夫的话说得明,欧洲人还在压力中做梦,指望靠加码逼俄屈服。可现实没那么听话,俄方既怕事态失控,又不信誓言承诺。原本想用谈判换喘息,可现在西方还在一惊一乍。
网络搜索当下社交舆论,普通俄罗斯民众对德国、一众西方国家早已心怀不满。网上投票显示,七成受访者认为最近这波远程武器风波就是西方向俄罗斯赤裸裸的挑衅。德媒自己也承认,执政联盟内部“没有共识”,更别说对乌策略。反观中立国瑞士,今年本想提供调停,但瑞士媒体一针见血这些欧洲大国,光嘴皮儿动,实质政策各有盘算。
有些人喜欢把默茨、克林拜尔的说法当成“战术烟幕弹”,但德国高层乱中有序的决策风格已被多次验证。这类博弈背后,德国政府其实每一步都算着自己的代价。援助表态正反数次,是壮胆?还是心里打鼓?说不清。或许只是在给国内反对派找借口,给莫斯科施加心理压力。也可能什么都不是,就是一时嘴快。
俄方如鲠在喉,防不胜防。远程武器恐惧症被说得活灵活现,但实际影响大到什么程度?俄军前线据户外直播画面和俄新社公开数据,近期区域防空密度提升了30%,与此一线喊话的次数也比季节变化快。以往很少见如此反应。俄军的人,很多也都在观望,有些士兵甚至在脱口秀节目里嘲笑自己哪天真中了金牛座怎么办?没人能保证一切万无一失。
德国对到底给不给射程超500公里的武器顾左右而言他,莫斯科也没法直接坐实。德国议会军事委员会5月案头提交的报告,相关项目预算仍处“未定”状态。可以咬定啥都还没有变,但转眼可能就变了,也不稀奇。欧洲政坛向来善变,前脚松口后脚收紧,倒也不算罕事。
从实际来乌克兰能拿到什么样的武器,怎样用,西方口头的承诺根本没法等同真正的“底线”。德国总理和副总理观点一天三变,外人旁观都摇头。但德国内部迷雾重重,欧洲自己在乱棋里找平衡。外头的人怎么能相信这些公开声明,一张嘴一个说法。
俄德对阵,乌克兰左右腾挪,西欧诸国强作镇定。军事、政治、心理多层博弈都赶在一块儿,不确定,自相矛盾,混乱,但这就是现状。有时候只能没人说得准后面还会怎么变。